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不断升级,形成了清晰的禁止框架。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,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其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挖矿、交易、兑换、中介等服务。这一政策彻底否定了虚拟货币在境内的合法交易空间,任何个人或机构参与此类活动,均不受法律保护。
从法律层面看,虚拟货币在中国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》规定,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。而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未经国家批准,其价格波动剧烈且缺乏实际价值支撑,容易被炒作和投机,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。例如,2022 年某虚拟货币在短短一周内价格暴涨 10 倍后暴跌 90%,导致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,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。
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。近年来,国内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关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、清退挖矿企业、查处为虚拟货币提供支付结算的机构。2023 年,某地警方破获一起利用虚拟货币洗钱案,涉案金额达 50 亿元,犯罪团伙通过搭建非法交易平台,为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提供通道,最终被依法严惩。这些案例充分表明,中国对虚拟货币非法活动的零容忍态度。
部分国家对虚拟货币采取了相对开放或监管沙盒模式,但这并不代表 “认可” 其货币地位。例如,美国将部分虚拟货币定义为 “商品” 或 “证券”,纳入相应监管框架;日本允许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,但要求交易平台获得牌照并严格遵守反洗钱规定。即便在这些国家,虚拟货币也面临着价格波动、欺诈风险和金融稳定等挑战,监管政策仍在不断调整完善中。
中国不认可虚拟货币的核心原因,是为了保护公众财产安全、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,使其难以被监管,容易成为非法资金流动的工具;而其价格的极端波动性,也会对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。对于中国公民而言,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不仅可能遭受财产损失,还可能因触犯法律而承担相应责任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